巴西纪行二十三——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

  “二猿伐木南山中,小猴子岂敢对锯?”

  “一马陷足污泥中,老畜牲怎能出蹄?”

  明代大才子解缙,从小聪颖超群。一日在聚会上大家对句,谢缙应酬自如,有一大臣看他年幼,出了个挖苦的上联:“二猿伐木南山中,小猴子岂敢对锯(句)。”解缙一听,信口对道:“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牲怎能出蹄(题)。”大臣窘极,离席而走。

  走在雨林中不久,鞋就被泥吸住不能自拔,我竟然还有闲情逸致想到这段故事,并且庆幸自己没干过出题一类勾当。

  本来,沿着这条“貘小道”前进,只要踩在前面人的脚印上步步为营,便应该没有危险,而带路的向导也很有经验,不时将倒伏的枯树翻起,避免下面有什么毒虫给我们来个伏击。然而,途中树丛背后忽然蹿出一头小鹿样的动物,让我忍不住追了两步,结果看似林间空地的安全地方,却让我感受了一下不能自拔的境地。

  这头小鹿比猫大不了多少,感受到附近有人,掩耳盗铃般地钻进一丛树枝下面。

  尽管这头鹿很小,看来却是已经成年了,并不是追随母鹿的幼鹿。可惜的是我只来得及照到半只鹿便泥足深陷了,没能照到更完整的照片。

  

  事后怀疑见到的是南美一种特殊的小型鹿–普度鹿,它和鼷鹿并称为世界上最小的鹿,难得一见。如果这是真的,巴西的雨林还真是慷慨,竟然让我们在短短的穿越之旅中便和它有一次邂逅。

  亚马逊丛林中显然动物密度更高,但由于从林的幽暗,以及人类在其中行动的笨拙,在这片雨林中反而不如在更干燥的森林中容易发现其中动物的踪迹,你总能听到它们在你的头顶或身周跑动或发出叫声,但你的目光却总被限制在身边几公尺之内,完全跟不上这些敏感的家伙。唯一的例外是隐藏在树顶的鸟类,它们总是高傲地看着你,似乎在掂量这种新来的能不能作为食物-- 反正知道你没那个能耐上去抓住它。

  

  在雨林中拍摄到的这种巴西特有的鹰,叫做Plancus,是可以把鳄鱼作为食物的,它们的实际尺寸并不大,但突然在头顶上看到这样一只,会让你觉得脊背发凉–猛然醒悟我们的人戴安全帽并不仅仅是防枯枝坠木的。

  看到丛林中的鹿算是幸运,然而,我的“奋起疾追”显然是不理智的,连貘都不朝那个方向走,“路况”肯定有问题。那小鹿似乎是那种脚掌上有蹼的,轻轻松松便消失在了林中,我却象搁浅的船一样寸步难行了。同行的向导只好努力前来救我,与此同时,其他的同伴则用手中的工具在周围左右敲击灌木和枯枝。后来我才明白他们为什么做这种费解的举动–雨林中蛇的密度非常大,一不留神就会碰上一条,所以在雨林中多走一步都是危险的。

  经过一番努力,总算把我,还有鞋子从泥潭中带了回来。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做的准备在雨林中存在哪些缺陷。我只注重防范从上方而来的“空袭”,却轻视了下三路的防范。不仅是鞋子会被泥潭拔掉,还有无孔不入的各种小昆虫。巴西的雨林和西伯利亚不同,这里生命之繁盛超乎想象,蚊虫也是如此。所以人在其中,受到的攻击也是全方位的。在这里需要穿系带的鞋子,最好是高腰的靴子,才可以避免在水中跋涉带来的威胁。同时,我因为疏忽没有把裤脚塞进鞋子里,结果走出雨林的时候才发现,有些伶俐的巴西小昆虫便从这里顺着袜子直爬到腿上开始吸血作业了–它们咬出的痕迹宛然一片环形山,又痛又痒。

拨草寻蛇几乎是每前进一步必须的事情

  天空中不时飘过阵雨,空气都是湿漉漉的,地面是随时可以陷下去的,只有周围的树木似乎可以依靠,可是上面便是老鹰,枝条上闹不好便附着一条蛇。这里很难生火,似乎也没有刻意作为宿营地的地方。作为人类,我们在这里看着猴子们飞来飞去地在树顶掠过,会后悔当初为什么从树上下来。不得不承认,雨林的确不是人类适宜生存的地方。我们是走进了一片不属于我们的世界。据说不仅在这里如此,在非洲的雨林中也一样。我曾听一位刚果的朋友讲,当年那里的游击队和政府军作战失利便会退入丛林,但只要有机会就会马上打出来,因为在雨林中实在难以生存。

  而与我同行的国网巴控工程人员对这一切似乎已经安之若素。而且还能饶有趣味地给我讲述一些雨林中独特的景观。

  

  比如树干上这种突然出现的大团泥土,是谁把它搬到了这样的地方?难道是一种什么记号?

  当我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的工作人员给了我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蚂蚁。

  原来,亚马逊雨林也分为雨季和旱季,我们现在在旱季,相对来说比较干燥。听到这样的介绍,看着脚下的泥潭,我感到有点儿晕。而很快我便被告知,到了雨季,这里的水可能涨到一米多高。雨林中有大量的蚂蚁,它们早已熟悉了当地的环境,因此通常都把巢筑在树上,这样即便丛林涨水,它们也依然可以安然无恙。时间久了,蚁巢越来越大,有的看起来就十分壮观了。

  

  象这样的大型蚁穴,是最好不要去招惹的,这里的蚂蚁攻击力很强,经常有人因为遭到蚂蚁攻击被送进医院的事情

  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我们的电力人员怎么会对这些事情如此熟悉呢?原来,当初,就是他们在这里进行了持续一年以上的观察,对线路周边的地质情况,适宜建节点的位置进行了充分调查,并可靠有效地记录了工程沿线的动物,植物分布,以及它们的生长循环过程,保护要点。他们所交的报告,IBAMA不但当作发放工程环保许可证的依据,而且认为可以作为沿线动植物生态的一部百科全书,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巴西自己的空白。

  不过,当我表达对他们的钦佩时,他们却对我说,巴西的动物学家,植物学家也都很尽职,他们和我们并肩奋战,工作是十分认真的,而且在工作中与我们配合很好,还会尽量指点我们怎样面对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在美丽山二期工程中,中国和巴西的工作人员似乎有着很好的友谊,巴西员工也给我们留下了极大的好感。

  回到里约热内卢之后,我曾经就这个问题向国网巴控的一位老总讨教:“听说拉美这边的人比较乐天随性,但是我们在接触中,却发现巴西的工程技术人员做事很认真,也很职业,他们到底是怎样的人群呢?”

  这位在巴西工作十年的老总听了我的话也很感慨,反问我:“你知道我们开始和巴西同行打交道的时候,他们讲得最多的是哪两个字吗?-- ‘平等’。”

  看我面露诧异,老总解释道:“在整个南半球,巴西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所以巴西人大多很有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但是他们很注重与人交往中的‘平等’概念,反对因为国家大就盛气凌人的态度。”

  

  对此,他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伊泰普水电站。至今为止,这仍然是南半球最大的水电工程。这座水电站坐落在巴西和巴拉圭的边界上,属于两国共同兴建。然而,巴西和巴拉圭的国家体量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巴拉圭是一个只有几百万人口的国家,与巴西不可同日而语。然而,这座水电站的装机,却严格按照一家一半的方式来分成。要知道巴拉圭根本用不掉伊泰普一半的电力,那一半电力也基本是巴西采购使用,但却一定要它先进入巴拉圭的电网,再转回巴西使用。巴西方面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巴拉圭主权的尊重。在历史上巴西与巴拉圭曾有过相当的恩怨,但在这样的相互尊重面前,两国今天的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在南半球,巴西始终把自己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来看待的,有着值得尊敬的理想信念。在业务上我们也能感到他们对这种‘平等’理念的追求。”这位老总最后感慨道。他认为国网巴控今天的成就,既来自于我们员工的共同奋斗,也来自于巴西对我们的接纳和较为公平的业务环境。巴西虽然在治安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经济发展也没有达到理想的速度,但他们的道路是自己选择的道路,有着自己的价值观和发展理念,有些方面,它宁可放弃一些发展的速度,却追求更为均衡的模式。这个国家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社会稳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不愧“金砖国家”之名。它也在不断探索合理的发展方式,而这种探索无疑是有益的和值得尊重的。

  这一切也引来我的思考,在来巴西之前,对这个国家的了解还是太少了。与朋友相交,其实贵在看到对方值得尊重的地方,莫逆于心,才能遂相与友。各国有各国的不同特点,故此也有选择不同发展道路的权利。

  这方面,在巴西身上其实我们也会看到自己的影子。无论中国还是巴西,在发展方面都选择了适宜自己的道路。世界各国发展道路,发展理念之不同,不能简单地说谁是对的,谁是错的,谁是先进的,谁是落后的,更有可能是因地制宜。对这样的选择,应该给与更多的了解和理解,才有助于大家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我们在雨林中继续行进,我觉得已经开始稍稍适应这种环境了,便开始欣赏周围不可多得的盛景-- 在这里,棕榈可以长成参天大树,而脚下踩的,则是不知多少年来腐朽在这里的大树的遗体,我们与人类世界似乎完全隔离了。

  然而,走了大约两个小时,前面的人忽然停住了,向导用葡萄牙语招呼我们向前去看。

  我问:“他说什么?”

  一位工程师对我说:“他讲这里最近可能有人走过!”

  “有人走过?这种地方怎么会有人来过呢?”

  

  可能有印第安人从这里走过,这里有他们留下的标记!

  [待续]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