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附小昌平学校第一届-蓝天杯-科技节成功举办

北航附小昌平学校第一届

12月13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小学昌平学校第一届“蓝天杯”科技节开幕。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杨志强,昌平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钱正秒,昌平区教育工会主席王长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学院党委书记朱颖,昌平区教育委员会义教科科长张建飞,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卢亭,昌平区教育委员会引进办朱冠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学院招飞专员沈源鸿,全校师生、家长及北航大学飞行学院的大学生一同参加本次活动。

在全场高唱国歌之后,学生科技梦想的领路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小学校长李兰瑛致辞,学校将进行“航空文化的熏陶,航空课程的浸润,航空资源的盘活,航空精神的传承”,在北航附小本部航空航天特色教育成果基础上,借助北航大学丰富的航空航天教育资源,真正将航空航天特色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每一间教室、每一节课,渗透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中。让“航文化”理念激励全校学生不断探索,筑梦蓝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学院踢踏舞社团精彩的表演拉开了本届科技节的序幕。

一年级学生参与的航模课程汇报展示共分为航空和航天两大篇章:航空篇,《飞机的起源》中欢快的小伙伴们一起放飞风筝,风筝在天空自由飞翔,点亮了多少中国人飞天的梦想;《航空之父》向人们讲述了中国的航空之父冯如,在困境中发愤图强,为的就是实现中国人自己的飞天梦,“吾志所向,一往无前”,国家富强,在我少年;《空天报国》的表演气势恢宏,同时也让我们回忆起那些为了实现中国飞天梦的一代代英雄们。无人机现场飞行为航空篇的表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呼叫地球,呼叫地球,月球探测完毕,嫦娥35号着陆区域适合建立月球基地,请求启动月球基地建设。”航天篇,孩子们身穿太空服,穿越到2035年,登上月球建设月球基地。

在月球上如何生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月宫一号”和北航附小的“小小月宫”给出了答案。“月宫一号——空间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人—植物—动物—微生物”四生物链环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将为月球基地等深空探测活动中航天员的生命保障提供系统的技术支撑。

“小小月宫”则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总设计师刘红教授领衔设计,北航附小科技团队的教师共同研发,作为全国首个建立在小学校园内的月宫基地,用于开展小学生科普教育,模拟外太空生存的科学探索实验。航空航天特色教育让学生实现从陆地到天空、甚至飞向宇宙的梦想。下学期北航附小昌平学校的同学都有机会去小小月宫一探究竟。

接下来的环节让在场的孩子们激动不已,学校为每一位孩子都准备了神秘礼物,这份礼物包括北航大学“月宫一号”总设计师——刘红教授编写的科普书籍《太空生存》,由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提供的太空种子,由学校准备的“嫦娥三号”模型等。

作为北航的附属小学,大学的实验室、研究所及航空博物馆等将对孩子们敞开大门,大学教授、专家团队将不定期走进学校,来到孩子们中间,这些宝贵的资源都将为学校的科技发展助力,为孩子们的未来发展护航。

北航附小昌平学校第一届

“快看,飞得好高啊!”操场上人头攒动,航模社团的老师和学生们正在进行航模飞行表演,绕场飞行,翻滚,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表演,一个个精彩的动作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飞机好帅啊!”“我也要加入航模社团!”这是老师们听到最多的话。

精彩还在继续,为了圆孩子们的飞天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梦想成真。在接下来的科技体验活动中,北航大学飞行学院带来的最新飞行模拟设备,让学生有最炫酷的飞行体验;精心设计的手工模型制作,让学生们从小可以“玩科学,学科学,爱科学”……。

活动最后,昌平区教育工会主席王长军指出,北航附小昌平学校依托附小本部和北航大学,有着充足的科技教育资源,科技发展是一个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创新能力是学校、家长和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杨志强就学校发展和学生培养提出“五育并举,均衡发展”的期望,发扬北航“敢为人先,爱国荣校”的精神,祝愿孩子们在北航附小昌平学校茁壮成长。

北航附小昌平学校第一届

正如李兰瑛校长所说,“学校需要做的是探寻一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路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内驱力、学习力,让每个学生都相信,他拥有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力量!”“蓝天杯”科技节的举办让学校的航空航天教育能够落到实处,从而带动学校科技教育全面发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多元智能、科学素养、团队意识、交流合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希望孩子们能从小秉持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继承和发扬“空天报国”的北航精神,这才是学校能为他们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

仰望星空,我们感到科学无止境;脚踏实地,我们乐在耕耘中。北航附小昌平学校将在科技教育的道路上步履坚实的前行!

据了解,为突出学校航空航天课程引领下的科技教育特色,创设浓郁的科技教育氛围,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潜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在科技实践活动中感受创新的魅力,推动校园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学校以后每年将举办不同主题的科技节活动。(刘筱)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