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野路子到高级产品经理的进阶之路(原创)

写在前面

我相信现在市面上很多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都是跌跌撞撞走过来的。在成长的道路上有大神和高人指点真的是可遇不可求,这条路不容易,最近带公司的产品新人很有感触。

2015年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已经在互联网行业里火的一塌糊涂,我也是从那时患上了改变世界的病症。历经4年从一个怼天怼地的产品实习生,到现在已是pace & love的职业产品经理。这篇文章就是想讲讲我个人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如果为刚刚入门的产品新人解答些疑惑,给正在路上的产品同行们一丝激励,那再好不过了。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是让人又爱又恨的幌子

我也是因为这句话入了产品经理的坑,原本软件工程学院大三的我就开始疯狂寻找各种产品岗位的实习机会,我开始吐槽各种网页、App,我开始天马行空的谈论商业模式,我开始沾沾自喜的设计原型。那时候很多人刚入坑时,都会觉得马上就可以改变世界,对同事、老板、公司提出很多质疑和自己的方案。

殊不知,每天看看国外的app界面那只是交互设计的皮毛;会画原型是一种最基础的表达方式;无障碍沟通并不代表能做得好项目管理;高谈阔论的商业模式需要一步一步的落地实践;你所看到的永远只会是表象,对于任何一个产品,哪怕是垃圾都有他背后的原因。吐槽并不能做什么,分析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再做说辞也不迟,洞察和创新才是产品路上最有意思的点。我这么说并不是给新人泼冷水,而是希望大家可以摆平心态,当然如果你的热情这么容易就被扑灭,那么产品这条路就真的不适合你。


创业成功的永远是少数,不要被功名冲昏了头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前几年资本市场是异常的活跃。当你看到一个接着一个的CEO和各种互联网商业模式被大家熟知,作为一个想改变世界的产品经理怎么可能按耐得住呢。没错,我毅然选择了创业,建立一个新的模式,风险资本投入,获得大量的人口红利和用户,再获得大量的资本继续轮回奔跑,这是当时整个互联网创业的通用思路。

其实那个时候我没真正想清楚自己创业的目的,真实来说图的就是功名和利益。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为了创业而创业。一个听起来蛮不错的模式,真的很容易拿到vc的投资,很庆幸自己在拿了一百五十万的pre-A后就失败了,不然雪球越滚越大不知道会压垮后来的多少东西。当你想要改变世界的时候,试问下自己真的了解这个世界吗?希望在路上的你摆正心态,做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简单点、纯粹点。


没有一步到位的武林秘籍,产品经理是一个一个项目锻炼出来的


最近在带公司刚刚入职的产品新人,他们很多的想法都是要一步登天。比如怎么做产品定位,如何数据分析,如何满足用户需求。哎,做产品天赋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长时间、大量的项目磨练,等于零。这些年参与过的项目,抛开公司团队基因不谈。从0到1的项目不是以产品上线来定义的,而是一个模式真的被验证可以跑通,重点在于验证产品的核心价值,通过某种产品或服务可以为特定的人群解决某个问题。作为一个产品经理,见证一个项目从0到1真的是无比幸运的事情了,每家公司成功的因素都不一样,但是失败的经验是很宝贵的。

在扩张成长期的项目,更多的要以市场和运营策略为主,怎么能低成本且快速的获取用户是这个项目的重点,当你深处其中的去脑爆、去尝试、去总结,看着数据从2倍到10倍,这个时候的快感是简单粗暴的。除了拉新,留存也是非常重要的,提高目标用户在核心场景的反复出现频率和停留时间。

进入稳定期的项目,侧重的就是精细化运营了,重心开始从用户生命周期的前半段(吸引、激活、留存)往后半段(流失、回流)开始偏移。这个时期书本上的知识、行业内案例分享交流真的很有用,如何提高转化、促进用户自传播,处理每个case再也不能拍脑袋来实现了,要善用数据分析和产品方法论来主导并制定策略。该阶段我们要根据用户的情况进行细分,尽可能提升高价值用户的活跃度,对于低价值用户可以适当地减少投入精力。提高用户体验只是表象,到底能不能拿捏到页面背后当时用户的情绪,功能精细到每一个场景才可以逐步提高各个路径的转化数据。

每个产品都有他的天花板,但每个时期都会相应的机会,就像技术框架也在不断的升级,作为一个产品人,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如果不去接手一个大型的复杂业务,你可能无法感同身受的理解中台到底有什么用,为何要抽离某个功能做微服务;如果没有数据分析、ab测试做支撑,没有合理的产品功能矩阵模型和需求分析方法论那么迭代功能会显得无从下手;如果不设身处地的揣摩用户的心思,怎么能给别人带来惊喜。


最后

如果你期待产品经理应该掌握十大理论之类的内容,我后续会结合案例来分享。这篇文章就是给刚刚入坑的产品新人一些自己的心得和感受,少一点自命不凡,这是最好的时代,有那么多前人铺路,希望大家摆平自己的心态,路漫漫其修远,不断的挑战自己,一步步实现目标!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