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北京最大考生屡败屡战 七次应试终通过首次国家“法考”

  退休后开始学法。7次参加考试,从“律考”到“司考”,再到去年开始的“法考”,67岁的吕铁马先生经历了这项考试的三次改革。

  作为2018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简称“法考”)北京考区年纪最大的考生,他7次考试屡败屡战,最终获胜。

  学习不分年龄,只要想学,永远都不晚。

  3月29日,经老人允许,北京市司法局官方微博“北京司法”发布了一张他领取证书时的照片。出人意料的是,短短几天,获得30万的阅读量,获得网友五百多个“赞”。

  老人家退休后的学习精神获得了全社会的赞赏,不少年轻人留言表示“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这也太棒了老爷爷,佩服”。

  更有惊喜的是,从3月29日领到法律职业资格证书,4月1日到被北京京润律师事务所聘用签订聘任合同,办理入职手续,总计用了3天的时间。

  4月2日一大早,吕铁马先生正式到律师事务所报到上岗,成为年纪最大的实习律师。

退休后学习法律 并通过法考

  吕铁马是老三届下乡知青,1978年,即恢复高考后第二年考上大学。毕业后被分配被分配到了国务院机关。

  后吕铁马下海。做过多种工作,退休前做外语培训兼留学中介。

  2012年,他办理退休,一心在家照顾已93岁的老父亲。他母亲去世早,剩下老父亲一个人。父亲身体很好,吕铁马除了做饭洗衣做家务外,没有太多的事情,于是,就用这些闲暇的时间读法律书。慢慢的看多了,他觉得法律知识非常实用,于是就想到参加法律资格考试。

  吕铁马说,其实他的记忆力并不好,毕竟岁数大了。但是他最大的动力是对法律有兴趣。此外,就是他有一颗不老的好学之心。

  从2013年到2018年,他连续参加了五届“司考”、一届“法考”,最终以超出2分的微弱优势获得通过。

屡败屡战却越战越勇 换培训班怕遇到同学尴尬

  2012年7月27日,吕铁马报名培训机构的培训班,开始正式参加司法考试。

  其实,早在1994年,吕铁马就参加过全国律师资格考试,简称“律考”。彼时他开公司办企业,一些商务往来及债务纠纷,迫切需要法律的帮助。

  那年考试他边做生意边复习,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差40分没有过关。这是他的第一次考试。

  这之后,他因为工作繁忙,无暇专心学法。只得平常抽空读些法律读物。吕铁马偶然读到了美国当代法学家埃德加⋅博登海默的一句名言:“法律是人类最大的发明,别的发明让人类学会了如何驾驭自然,而法律让人类学会了如何驾驭自己”。联想到自己放荡不羁的性格,他决定深入学法,以约束自己的言行。

  就这样,61岁的吕铁马于2013年报名“司考”。

  吕铁马说,第一次报名“司考”只为探路,所以,满分600分的考试,他虽然只考了242分,距360分的及格线相差甚远,但他并不气馁,反倒有了信心。

  他报了教育机构的周末班。从2014年开始听机构的“面授课”。这种面授课一上两年,但这两年两次司考都没考过。吕铁马有点不好意思,便另找一家机构报班,以免熟悉的老师认出这位屡败屡战的老同学而出现尴尬。

  吕铁马说,上培训班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得靠自己。外因靠内因才起作用,他说能够坚持下来,就源于一个字:狠,即对自己狠。他相信只要坚持,一定能成。

以为最后一次考试 状态不好没通过

  “全国律师资格考试”(简称“律考”)始于1986年。这项考试是为我国律师行业遴选了一大批法律专业人才。2002年“律考”取消,律师、法官、检察官和公证员的职业证书的考试合并为“国家司法考试”,(简称“司考”)。从2018年开始,“司考”改为“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简称“法考”)。不只是律师、法官、检察官、公证员需要通过该考试,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的工作人员,以及法律顾问、法律类仲裁员也需要参加并通过考试。

  经历了前几次的考试失败,2017年,吕铁马再次报名“司考”,但这次压力巨大。因为已有消息称考试制度要进行改革,将不允许非法学专业的人员参加“司考”。2017年将成为旧政策背景下“司考”的最后一次考试。

  但他这次考试状态很不好。只得了306分,差54分通过。拿到成绩那一刻,吕铁马很难过,“这是我参加考试以来最沮丧的一次,几近绝望。”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司法部出台规定中,对报名条件做了解释:老人老办法,新人新规定。他仍旧有报名参考的机会,只不过是“司考”改为“法考”。2018年,吕铁马再次报名,参加首次“法考”。

考试前夜紧张的睡不着觉

  2018年考试的前一天,吕铁马睡不着觉。他拿着手机翻看“法考群”。群里除了他,年龄最大的40多岁的,其他的基本都是二三十岁的考生。其中不少都是在公、检、法院工作的,或者是法学院的大四学生。

  这个群考前特别活跃,大家都向群里发各种题,互相问答案。深夜,“法考群”渐渐安静下来。但他还是睡不着。于是自己跑出去到酒吧喝酒,一直喝到凌晨2点,晕乎乎倒头睡去。第二天考试,头还是沉的。

  结果,吕铁马说,一道十三问的题只做了十一问,少做了两问。他当时很沮丧,心想今年又过不了了!

  在一个多月等待出成绩的日子里,他心中又不断地自责。当得知自己主观题部分得了110分,仅以超出分数线2分的微弱优势通过了这个考试时,顿时欣喜。

  吕铁马说,事后总结,考了这么多年,是太拿这考试当回事了。每次考试都紧张,都怕不过,一紧张,背会的都忘了。其实索性放松,一放松,反倒通过了。毕竟为考试付出了太多的努力。

“最难的资格考试”通过率不到3成

  3月12日,在全国两会第四场“部长通道”中,司法部部长傅政华表示,在2018年举行的首次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简称“法考”)中,47.3万人参加第一阶段考试,19.2万人通过;18万人参加第二阶段考试,12万人通过。

  以此计算,全国总通过率只有25.4%。所以,法考被称为除了高考之外,通过难度最大的资格考试。

  吕铁马说,在他报考“法考”的朋友圈里,连续报考三四年而不通过者,大有人在。他的一位四十岁的学友,是部队的师级干部。身高体健精力旺盛,学法六年,连考四次,去年终于以超出通过成绩线1分的成绩(361分)通过。

  “过关之后,我这位大个子学友,自己找到一处僻静的街边,坐在马路牙子上大哭了一场。”吕铁马说。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吕铁马说,从他周围的“考友”去年的考试结果看,应届毕业的大四学生通过率并不是人们想像的那么高,反倒是那些有了一些生活阅历,比如三四十岁的人,通过的比较多。

  不少人以为“法考”的客观题,纯粹靠死记硬背,其实不尽然。有些题的记忆是非常需要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这些能力需要一定的社会经验。而后边的主观题,就更需要这种能力了。

  吕铁马说,自己年岁渐大,却始终保有一颗年轻的心。他说最不喜欢的事是坐公交时,有人给他让座。“我有那么老么?”他在心里一直不把自己当成老人。

  在他的理念里,活着就要为社会创造价格,不能一味地要求国家社会给予。

  历经前后7年连续的“法考”得以通过,吕铁马的心情大好。现在,他打算用这些法律知识,为社会做点贡献。7次考试,他自称自己快要“成精”了。

  现在,学习之于他,已培养成了一种习惯。平常遇到有不懂的问题,他会立即去查,他认为必须掌握的还要打印出来,仔细阅读。

  吕铁马向北京青年报记者表示,他愿意跟广大读者、网友分享自己学习和考试的经验,如果有年轻人需要他帮忙辅导“法考”,他会尽全力帮忙,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的分享给他们,不收分文。

  文并摄/北京青年报记者刘晓玲 部分图片由吕铁马提供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