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化,全球新型显示产业链或将重构

疫情催化,全球新型显示产业链或将重构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以及各地政府积极引导相关企业复工复产,我国新型显示产业链已经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然而海外疫情蔓延趋势仍在加速,我国新型显示产业面临的压力骤增。新型显示产业链长,上下游企业高度依赖,一个环节受影响就可能产生蝴蝶效应,极有可能引发新型显示产业链的重构,当前保障全球供应链安全稳定显得极为重要。专家建议,疫情给新型显示产业上游供应链敲响了警钟,必须意识到产业的区域化是一把双刃剑,打造生态集群才是关键。

疫情催化,全球新型显示产业链或将重构

TFT-LCD上游原材料份额构成情况

上游部分材料短缺

产业链较长的新型显示行业,上下游企业相互高度依赖,一个环节受损将传导至整个产业。我国显示产业的供应链上游对日韩的依赖程度较高,TFT-LCD比较依赖日本,AMOLED比较依赖韩国。

海外疫情蔓延,业界最担心的是关键材料是否会断供。对此,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秘书长胡春明比较乐观:“目前来看,日韩疫情控制较好,且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所以上游供应未受太大影响,但物流成本有所升高。”

不过,短期内还是存在包括PCB、偏光片,以及相关电子料、耗材等在内的部分材料短缺的风险。

鼎材科技董事长任雪艳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鼎材科技主要从事平板显示及光电领域新材料业务,由于上游供应链受阻导致部分原材料不能及时到位,其3、4月份的订单交付已经受到影响。

鼎材的遭遇并非个例。某PCB厂商向媒体透露,复工复产情况趋好,但是受部分地区物流运输管控的影响,订单交付依然较难。部分PCB厂商1—2月的货款逾期超60%。

根据Omdia的预测,由于疫情爆发和韩国LG Chem两条生产线关闭,2020年偏光片的供应量将同比下降3%,比先前的预测下降7%。2020年第一季度偏光片的供应量减少1.53亿平方米,比上一季度下降17%。此外,由于深圳三利谱光电(Sunnypol)和深圳盛波光电(SAPO)规划的新生产线建设推迟,偏光片供应短缺或许是一个长期问题。

而LED产业去年不景气,库存水位偏高,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即使生产受阻,对LED显示上游晶片产业的影响也不大,需要担心的是下游应用端企业。

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70个国家实施入境管制,诸多国家出台调整(取消)航班甚至是禁止入境,港口对船舶增加严格检疫程序。物料通关防疫检查时间拉长无疑也会严重影响下游的正常排产。对此,我国海关正积极采取措施。如滁州海关在近日发布的《扶持液晶面板产业稳定进出口的通知》中表示,要建立减免税绿色审批通道,加快验放速度,助力液晶面板企业缩短原料采购流程及时间,扩大产能。

疫情催化,全球新型显示产业链或将重构

液晶显示面板产业链及参与厂商

面板企业受冲击有限

胡春明表示,处于供应链中游的面板产能都集中在东亚地区,因其自身具有比较强的产业集群化性质,所以受疫情冲击相对更小,基本维持了供给的稳定。

记者了解到,在大尺寸面板方面,新冠疫情对于后段模组的冲击远大于高度自动化的前段制程。根据群智咨询的调查,面板厂前段Array段玻璃并未受到疫情影响而大幅减产,第一季度各家稼动率有所下调。

有数据显示,以Open Cell(面板)为主要出货形态的电视面板,实际与预估出货量间的差距仅9.8%,远低于以模组为主要出货形态的监视器和笔记本电脑面板,可见疫情对于IT面板出货的冲击要大于电视面板。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Omdia的分析报告,汽车面板市场供应链中断的可能性已经大幅缩小。汽车面板供应链自2月下旬开始恢复正常,并且持续有急单出现。由于一些关键部件供应短缺,模块段产出一度受到影响,然而在除了湖北省以外的几个城市恢复生产后,情况已经改善,供应紧张主要是由于一些非中国需求的海外急单需求。

由于生产制程的特殊性,在疫情期间,国内面板龙头TCL华星一直保持正常运营。TCL华星拥有三个工厂,位于深圳的T6工厂在疫情期间一直正常生产,现在已经超出设计产能。在武汉有低温多晶硅和柔性OLED两条生产线,也都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

TCL华星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受疫情影响,由于运输等原因,有些供应材料紧张,但并未造成严重供应问题。TCL华星已经通过积极协调物流渠道、与战略供应商协商保障等方式,推进材料按需进场。

此前,京东方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一直与地方政府保持充分密切沟通,地方政府在交通运输等方面都给予了极大支持,各产线运营受疫情影响有限,在原材料储备上,公司和上游供应商都有一定储备,能够应对当前生产的需要。此外,公司多年来建立了多元化的供应商体系,局部地区疫情对供应链安全影响有限。

虽然疫情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是据了解,中国整机厂商并未减少面板备货需求,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全球TV面板的备货需求维持强劲。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终端消费市场的需求变化传导到面板采购需求还需要时间。

据群智咨询测算,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市场供需比收缩至4.25%,32~65英寸主流尺寸呈现供需偏紧状态。韩国面板厂本土产能收缩、国内新增产能尚未释放成为主要原因。在经历了疫情初期供应链生产端面临的缺工缺料问题之后,现阶段电视市场的生产端与销售端双重压力仍然不小,集邦咨询已经将第二季度全球电视出货量进行了下调,修正幅度达7.3%。

多重发力化解风险

任雪艳告诉记者,鼎材已经将受影响较大的原材料订单交给正常复工、有产能富余的国内其他上游企业来缓解压力。并且时时跟踪,以保证原材料及时到位,满足接下来的生产和客户订单交付要求。

上游材料厂商欣奕华品牌推广部经理傅一元表示,面板出货量降低,将使各环节的产能作出调整,投资计划也会延迟。接下来,企业一方面要紧密跟踪面板制造商的产线稼动率情况,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现有产品的成本降低工作,同时加快新产品研发,拓展新的市场增长点。

胡春明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在他看来,开拓新的应用市场刻不容缓,新基建和扩大国内市场预计将成为显示企业主攻的方向。胡春明同时指出,要千方百计保障物流和人流的稳定。

据接近产业链的人士透露,武汉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三家企业正计划联合包机,将日本、韩国的工程师引入中国。不久前,LGD包机送300名技术人员支援广州8.5代OLED产线。

4月22日,央视新闻联播讲述了京东方福州8.5代线如何在疫情期间解决自身复工复产问题。在此次疫情中,京东方通过上下游企业间的互联互动、高效协作,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复工。其中福州京东方从信息联动入手,通过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实时传达生产指令,实现信息互通,主动破解物流、人员、资材供应等因素带来的影响,不仅大大缩短了各个流程所需时间,也推动上下游300多家企业协同复工。

TCL华星相关负责人表示,TCL华星保持正常运营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加快复工复产,这样也进一步稳定了产业链和供应链。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董敏告诉记者,疫情作为催化因素之一,极有可能打破新型显示产业全球供应链分工。中国企业必须花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提高弱项供应,快速实现供应链本土化,保障经营安全。“一旦疫情在日韩继续恶化,可能会对我国供应链造成重要影响。”董敏表示。

有业内专家指出,疫情已经给国内新型显示产业上游供应链敲响了警钟,必须意识到产业的区域化是一把双刃剑,打造产业生态集群才是关键。

合肥新站高新区经贸局副局长范宏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会在培育上游新材料企业上使劲,陆续开工建设一批精选的新项目。TCL华星方面透露,公司已经逐步实现原材料本地化,吸引上下游配套供应商落户中国大陆,打造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生态集群。

近日,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强调,中国企业要对全球化战略做出调整,不能简单地把产品卖出去,而要把产业链建在当地,在当地生产、服务,为当地的经济做出自己的贡献。

有专家分析认为,我国新型显示产业链中游的面板之所以受疫情冲击较小,就是因为面板企业周围聚集了很多上游材料和装备配套企业,彼此结合程度非常高,这种集群化特征可以维持稳定供给。

TCL华星相关负责人认为,政府应加大力度扶持产业链,让产业链聚集在深圳、惠州等地,解决产业链的供应难题。另外,应适当延长防疫复工政策窗口期。该负责人指出,广东省2月6日颁发的《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政策措施》,政策窗口期为3个月。“建议相关政策扶持窗口期延长到6个月,以更有效地帮助企业恢复元气。”该负责人说。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