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两用 一田双收 稻渔综合种养助推农业绿色发展

一水两用 一田双收 稻渔综合种养助推农业绿色发展

9月3日,汉中市城固县龙头镇龙头社区龙兴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藕渔综合种养基地内,工作人员正在打捞鲜鱼。 本报记者 吴莎莎摄

本报记者 吴莎莎 实习生 马辰戈

“年年收稻卖江蟹,二月得从何处来。满腹红膏肥似髓,贮盘青壳大于杯。”这首古诗正是形容农民稻田里的稻米与螃蟹双丰收的喜人景象。

稻渔综合种养是种植与养殖有机结合的最佳范例,是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不仅能够收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粮渔共赢效果,而且“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对优化保护水环境和生态文明意义重大。

近年来,我省通过建设特色小镇、产业园区、示范基地、种苗保障、三产融合和改造提升等一系列系统工程,多点突破,全力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蓬勃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已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新农人引领渔业转型升级

9月3日,在汉中市城固县龙头镇龙头社区龙兴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循环水养殖池边投放鱼食。

公司负责人颜旭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新农人,他毕业于美国西北理工大学金融专业,留学归国后与父亲共同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谈到进入该领域的契机,颜旭告诉记者,经过长期的市场调研,他发现相比传统种植业,水产养殖、综合种养的发展空间更大、前景更好。

“传统的农业公司基本上需要3年至5年才能产生效益,而水产养殖短期就可以见效。”颜旭说,“我们的水产养殖基地去年9月才开始建设,11月投产进入试养阶段,到目前南美白对虾已经养殖了两批,市场价每公斤平均能卖80多元,收益相当好。”

据颜旭介绍,公司位于龙头镇的养殖基地主要有设施水产养殖、稻鳖综合种养、藕渔综合种养3个产业项目,总面积1500亩到1700亩。根据当前市场状况保守估计,南美白对虾和加州鲈鱼的年度净利润可达400万元,水稻、莲子等年度净利润可达200万元。

关于公司未来的发展,颜旭介绍,公司已经与盒马鲜生等销售平台建立合作,将水产品通过中央厨房加工、包装后,采用冷链运输的方式投放至广大城市市场,延长产业链,通过农产品深加工的方式完成产业增值。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标准化的规模养殖基地,未来会以订单的形式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参与养殖,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回购,保证农户可以安心种养。”颜旭说。

近年来,我省稻渔综合种养吸引了一大批青壮劳力返乡务农,大量荒芜稻田恢复生产。据了解,我省有稻田158万多亩,目前适合稻渔综合种养的面积有60万亩左右,若挖潜开发,推广利用,稳粮增收效果将十分明显。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蔡斌表示,稻渔综合种养,可以有效解决我省渔业发展的空间和出路问题,也能极大地满足老百姓对水产品的消费需求,充分分享渔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将是我省调整渔业产业发展方向,优化结构,提质增效,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

既实现稳粮

又带动农民增收

9月3日,汉中市南郑区梁山镇花英生态种养家庭农场内,小雨微风,大片的稻田由水环绕,连绵的荷叶撑起一张张绿幕,一派田园风光。

南郑区位于汉中盆地西南部,南依巴山、北临汉江,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成立于2016年的花英生态种养家庭农场,按照“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生态循环、高效节能”的特色农业发展新模式,推行稻渔综合种养新技术,采用生态养殖,“不施肥,零用药”,形成绿色循环农业。

“农场因为有水产品,所以不能打药。” 农场负责人李小华说,“稻田里杂草长得特别快,所以除草是我们农场的日常事务之一,这给贫困户提供了更多工作机会。”

“我们采取‘村委会+家庭农场+贫困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李小华告诉记者,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可以来农场干活挣得劳务工资,农场也会租赁贫困户土地并为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提供托管代养服务,这些做法不仅能够扩大经营规模、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同时也壮大了村级组织合作社,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据了解,2018年, 花英生态种养家庭农场带动贫困户28户,安置贫困户就业15人,辐射带动农户68户,每户贫困户年底分红600元。2019年,农场带动贫困户150户,安置贫困户就业20人,辐射带动农户88户,今年9月底,每户贫困户可领取今年的1100元分红。

李小华介绍,农场前几年一直在外面买苗种,从去年冬天开始,农场自主孵化泥鳅、甲鱼,如今已经承载了整个南郑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苗种供应。今年一年,农场便孵化了1亿多尾泥鳅,并正式对外销售,完成了从“进口”到“出口”的转变。

李小华说:“我进入水产行业已经30年了,近几年做稻渔综合种养项目,农场规模越来越大,发展越来越好了。”2018年,花英生态种养家庭农场泥鳅亩产450公斤,甲鱼亩产200公斤,全年总产量3.6万公斤,产值100万元。农场通过订单销售的方式将产品远销西安、成都、重庆、大连、广东、福建等地。

据了解,2013年后,我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步伐加快,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94万亩,精准带动7100多名贫困群众,户均增收6000多元,该产业成为陕北白于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陕南秦巴山区深度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方式,在扶贫和生态环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业升级探索发展新道路

9月3日下午,南郑区协税镇海子坝古柏粮油专业合作社的养殖户正在水田里用网兜捞取小龙虾。

“小龙虾的收益是水稻的3倍。”养殖户告诉记者,“比以前光种水稻赚得多。”今年1月,合作社以土地流转方式,建成稻田小龙虾种养示范基地200亩,投入资金155.6万元。目前,小龙虾养殖基地已带动张坪村、大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户292人增收。

“当时看到这个项目,别人都不敢尝试,但我就去争取了。”合作社理事长郭文宇说,“刚开始接触的时候确实担心,因为都没有经验,不知道会怎么样。”随着前期实验获得收益,郭文宇感受到了稻虾综合种养项目的前景,决定进一步扩大合作社规模。现如今,合作社的产品在汉中市场上供不应求,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效应。

郭文宇对合作社的未来充满希望,他说:“我们今年又考察了新的项目,下一步,合作社将进一步利用现有流转的1100亩土地发展稻渔综合种养,计划在2022年将养殖规模扩大到1000亩左右,实现产值1500万元,利润500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3300元以上。”

今后一段时期,全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将坚持农业绿色发展和渔业高质量发展,以“稳粮增收,提质增效,三产融合,绿色生态”为目标,走“绿色养渔、质量兴渔、品牌强渔”的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产业发展路线图已经制定,前期将培育创建3个河蟹、小龙虾、泥鳅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特色小镇,先行先试;中期建成3个万亩科技示范基地;最后形成河蟹、小龙虾、泥鳅3个特色产业,带动全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快速发展。

“巨蟹鲜虾,肥鱼香稻”的美好前景值得期待。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