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喜剧》,一半是搞笑的喜剧,一半是荒诞的人生

电影这东西,好或不好,真没什么标准,你眼里的好电影,没准到了别人那里,就成了烂片,成了没必要的消费,所以,我经常会给我的朋友提到我的一个想法。

什么想法?

看电影是很一件很私人的事情。

观众和电影间,要我来说,不该出现第三者,要说这个第三者是谁呢?

你的朋友,身边的观众,以及诸多琐事。

这些人或物的出现,会干扰你和电影之间的联系,看电影,观影像,听故事,这些是外化的影像媒介,但真正影响我们的,应该是内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与电影沟通,浸入电影中,体会电影,理解电影。

《半个喜剧》,一半是搞笑的喜剧,一半是荒诞的人生

我喜欢把这种沟通(过程)称为沉浸感,一部好的电影,必然要让你拥有沉浸感,这种沉浸感指的,是情感上的交互,你观看一部电影有多投入,沉浸感就有多强,而沉浸感的强弱,会直接提醒我们这部电影好不好看,该不该看,并进一步影响我们的评判标准。

所以有时候纵使我们知道这是一部好电影,也无法伪装自己去爱上它。

情感不会骗人,它不因为世人公认的好而妥协,也不会因为彻底的坏而否定任何作品的价值。

而《半个喜剧》,在我看来,即是那种更为私人的喜剧作品。

说起喜剧,什么是喜剧?

那种逗人一乐,轻松诙谐的舞台剧,还是大喜大悲,没头没尾的情景剧?

都是,也都不是,他们是喜剧的一部分,但并不能代表喜剧,谈起喜剧,最先想起的必然是那句「喜剧色彩,悲剧内核」,因为它太经典了,并且也确实如此。

《半个喜剧》,一半是搞笑的喜剧,一半是荒诞的人生

我们都知道电影往前追溯,与舞台剧有着很强的联系,舞台剧可以说是戏剧的源头,它们创造空间,并以诗歌的形式来讲述人或神的故事,用演员来演绎故事的细节,在这期间,出现了众多优秀的戏剧作品,其中,以悲剧最为出名,同时,这也是戏剧艺术最早的形态。

悲剧,创造了人和神的史诗,让这些角色与观众见面、沟通,抹平了两者之间时间和空间的隔阂,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它脱胎出了另一种风格,即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喜剧。

因此,喜剧,实际上是悲剧孕育出来的艺术形式,无论什么形式的喜剧,都绕不开一个悲字,我们越强调一部电影如何搞笑,如何好看,在现实中就越无力,越荒诞,古希腊的戏剧艺术家们早就发现了这一点,他们用悲剧来演绎史诗,即是一种证明。

这种无力和荒诞体现在喜剧电影里,则是依托着电影风格表现出来的,它是整体上的悲,而在特定细节上,仍是喜剧化的,风格的体现倒没那么明显了。

《半个喜剧》,一半是搞笑的喜剧,一半是荒诞的人生

喜剧化的细节更具有感染力,它能让人哈哈大笑,忘掉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将它与纯粹的现实生活分隔开,因此,越是具有奇幻设定的喜剧桥段,理论上就越能取得观众的笑声,这种奇幻,又进而造就了影片整体的荒诞。

整体的悲与局部的喜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一方面带来极佳的视听体验,另一方面影射现实,传递朴素的现实情怀,让我们在开怀大笑的同时,又能体会到现实意义的悲剧情感。

就像《楚门的世界》那样,身处在虚假世界的楚门,处处都充满着搞笑细节,但突然世界的真相暴露出来,角色一下子失去了存在意义,荒诞感立马就涌上来了。

人生突然没了意义,没了价值,就像上紧了的弦突然断了似的,一切都乱了,节奏没了,情感也没了,什么都没了。

《半个喜剧》,一半是搞笑的喜剧,一半是荒诞的人生

这又让我想起《等待戈多》,为什么等待戈多?不知道。那为什么还要等?因为戈多还没来,所以要等。

荒诞文学最初被视为毫无意义的东西,不过是因为还没意识到生活的荒诞性,无论是《楚门的世界》,还是《等待戈多》,之所以说它悲,就是因为这种深刻的现实意义,而在《半个喜剧》中,同样也是如此。

我用了很长的篇幅去解释悲喜剧和沉浸感,就是想说明它们与我们生活之间的联系,只存在喜剧细节的作品是很难在观众脑海中留下印象的,《羞羞的铁拳》就是如此,《龙虾刑警》也是如此。

《半个喜剧》,一半是搞笑的喜剧,一半是荒诞的人生

这种片子,你看时,笑的人仰马翻,看完后,过一阵子,再去回想故事,一点印象都没了,就是因为它太琐碎了,太假了,太空了,为了搞笑而搞笑,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

好的喜剧,应该是悲与喜的平衡,既要有形而上的喜剧色彩,又得有朴素的现实情怀。这也是我在开头提到沉浸感的原因所在。

从这个角度看,细节倒没那么重要了,重要的往往是情感,即使过了很久以后,回想起来,你可能不记得些许细节,但对于情感,一定会有深刻的印象,因此对于一部喜剧电影,喜剧细节基础,而悲剧内核则是升华,他们无法被分离,脱离了生活的喜剧,就像是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半个喜剧》,一半是搞笑的喜剧,一半是荒诞的人生

《半个喜剧》在我看来,就把电影的悲和喜融合的很好,《驴得水》的荒诞,在此片中也有较为完整的承袭,在空间张力上,开头的一场三方博弈,着实是让人眼前一亮。

抛开影片浓厚的话剧味,仅从故事结构来看,它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有奋斗,有出轨,有妥协,贴近了现实,也完善了风格,如果用一种比喻来解释这个故事,我觉得它就像一场巨大的龙卷风。

这场龙卷风,轰的一下,把整整齐齐、规规矩矩的生活打的一团乱,把所有人都搅在了一起,乱成了一锅粥,但都没死,都还活着,拼命挣扎着求生,但就是逃不出去,只能乖乖的躲在龙卷风里,适应新的规矩。

但突然,有些人逃出来了,他们发现原来并没有那么难,在《半个喜剧》里,这些人,就是孙同和莫默。

《半个喜剧》,一半是搞笑的喜剧,一半是荒诞的人生

《驴得水》不也是这样吗,一场荒诞的欺骗,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争端,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惨剧,现实挺荒诞,电影比现实还要荒诞,它逼着往前走,逼着你把最初撒的谎圆成一个圈,就像一场龙卷风一样,把生活搅得一团糟,谁都没在意,再想起来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两部片子刻意强化了故事的荒诞性,也就意味着强化故事与现实的联系性,它或许会显得夸张、做作,但要我说,恰恰是这种夸张和做作,把它与现实区分开来,用更抽象的方式来讲述后者,《格尔尼卡》夸张吗?夸张,因为它太情绪化了,毕加索创造它时,画的不是客观的艺术,而是情绪,我觉得这种解释,在《半个喜剧》中,也是适用的。

《半个喜剧》,一半是搞笑的喜剧,一半是荒诞的人生

我们创造了生活,但不拥有生活,我们只是在消耗它,而不是享受,这也是古希腊悲剧被创造出来的原因所在——我们需要知道生活对于我们的意义,至少在情感上,我们应该知道它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如果失去了选择生活的权利,我们也就丢失了活着的意义,这很可怕。

至少希望我们在《半个喜剧》中开怀一笑的时候,能想到它更富有悲剧情怀的一面。

我觉得,这才是这部作品最有价值的地方。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