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村支书搞足球赛、办音乐节、玩说唱,带村民打造成都周边网红打卡地,会玩儿创造生产力

从成都市区开车出发,沿着新都区平坦的乡间绿道一路向北,约半个多小时就来到了斑竹园镇一个“不务正业”的村子——一座3米多高的“大力神杯”雕塑树在村口,干道两旁,每隔几十米就有一尊真实比例的足球明星雕像,有C罗、梅西、内马尔……再往里走,一大片的油菜花田环抱着露天舞台,对面是一排酒吧、餐厅。


△足球成为三河村的标志。


听着鸡鸣犬吠,伴着鸟语花香,踢足球、喝咖啡、听演唱会,在草坪藤椅上沐浴着午后的阳光,时光仿佛慢了不少。


这里就是三河村——成都周边新的网红打卡地。


△三河村的网红打卡点。


后进村的“逆转”


第五届“宝柚杯”经过为期3个月的小组赛、淘汰赛,40支参赛队伍仅剩下4支进入到决赛圈。


10月19日,三河村7人制足球场上,三四名争夺战火热开球。这是东道主三河村队首次进入4强,而他们的对手,是连续三年闯入赛事决赛圈的传统强队四川彭州队。


△比赛还没开始,村民们已经围满了球场,前来为主队三河村加油。


1:3。


上半场结束,三河村队大比分落后。队员们大口喝着水,主教练有些着急,近乎嘶吼地提醒着队员下半场要“提升防守!”


下半场开赛不久,三河村队利用对方回防漏洞再次破门,将比分迫近,不过彭州队很快还以颜色,比分再次拉开。


2:4,距离比赛结束还剩不到20分钟,东道主三河村队如果想赢下这场比赛,必须在有限时间内连扳3球。赢球对于三河村队来说,似乎只剩理论上的可能了。


场边的主场观众也提前接受了无缘奖牌的结局,毕竟这已经是球队历史最佳战绩了。前来加油的孩子们注意力分散开,挑逗起草坪边的宠物犬;很多原本站着看球的村民们纷纷坐了下来,时不时刷着手机。


竞技体育的魅力恰在以弱克强。孤胆英雄单骑救主的故事真的发生了——


三河村队最佳射手7号杨川,抓住对方后卫线体能下降的时机,突然启动加速,如蝴蝶穿花般连过几人,一脚抽射直挂球门死角。几分钟后,又趁对方立足未稳,断球后单刀赴会再进一球。


△三河村队和彭州队展开激烈攻防。


“4:4”!比分扳平!


“好球!”替补球员们跳了起来,观众席发出雷鸣般的喝彩声。三河村队看到了把比赛拖入加时的希望。


此时,距比赛结束仅剩2分钟。又是7号杨川,接后场传球,冲入对方禁区一脚垫射,球应声入网。


“5:4”!


哨声响起,全场比赛结束,三河村队连下三城,以一粒漂亮的绝杀收割了比赛。


△村支书谭杰(中一捧杯者)和队员们捧起奖杯。


“巴适得很!”三河村“80后”村支书谭杰也是球队的一员,“三河村,雄起!”谭杰和队员们把最佳射手杨川高高抛起!


村民们跟着队员一起兴奋,他们打从心眼儿里爱上了足球。


从这一瞬间向前回溯5年,当时的三河村还是镇上有名的“后进村”,年年评比垫底。眼看着周边其他村的文旅产业搞得有声有色,而三河村却连一条像样的硬化路都没有,村民们怨声四起。


原本在成都当老板的谭杰,放弃了风生水起的生意,回村竞选村支部书记,渴望改变的村民们选择了相信这个年轻的80后小伙子。


然而,上任后的谭杰却一度让村民有些看不懂。


临危受命的谭杰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村里没路,基础设施薄弱,集体经济为零,村两委还欠着30万的外债。


谭杰想尽一切办法、破除百般困难,筹钱给村里修通了路,引进资本流转了村里的土地。村里人看到了他的干劲儿,正想跟着谭杰大干一场,结果年轻的书记放着村里的支柱产业“新都柚”不管,却为了修足球场跑前跑后。


“不务正业”“爱玩”“到底是年轻人”,村民摇着头,把各种标签都贴在了谭杰身上。


顶着全村的质疑,一个标准的7人制足球场修建完毕。谭杰通过网络宣传,组织了第一届“宝柚杯”足球赛,共30支球队参赛。谭杰利用赛事赞助资金购买村民手里的柚子,作为对参赛队伍的奖励。


“球队都是拖家带口、带着啦啦队来的,赛后几乎都会到柚子园里采摘些新鲜柚子带回去。”何健是村里的种植大户,兴奋地谈起足球带给村里的变化,“光是决赛那天,村里的柚子园就卖掉了3000多斤。”村民们开始看懂谭杰的“曲线救村”路线了。


△如今三河村的村容村貌。


如今的三河村“人满为患”,村里有两个标准足球场,每年的成人组“宝柚杯”和儿童组“柚宝杯”赛季长达6个月,每天都有队伍来村里踢比赛、组织训练,“柚宝杯”比赛期间常常引发村里堵车。


“我们的赛事专业化水平很高,国家一级裁判员、球童、解说员、颁奖仪式,专业联赛的配置我们一样不少,每届报名的队伍都有上百支。”谭杰笑着说,“采摘园、农家乐、咖啡馆生意都很好,足球改变了村民的命运,让我们逆风翻盘。”


油菜花田音乐节


当油菜花遇上音乐节,是怎样一番场景?


△夜幕降临,三河村“星空音乐节”现场。


星空璀璨,音乐相伴。新都区星空音乐节在三河村的油菜花田连续三天上演。


夜幕降临后,搭在油菜田中的舞台灯火绚烂,高高喷起的舞台火焰和绚丽的特效灯光照亮了花田,台下,荧光棒在夜空中舞动着。


三万名观众坐在田间花海边,在这个夜晚,他们伴着音乐摇摆,跟着焰火呐喊。音乐打破了城乡边界,填平了年龄代沟,花海之上是乐观向上的成都人的一场狂欢。


随着最后一支乐队谢幕,舞台安静下来,游人和村民们说笑着散去,远处一间间错落有致、青砖黛瓦的民宿亮了起来。


愿借花海做情歌,化为繁星落银河。没有预约上民宿的年轻人,把几百顶帐篷扎在花田边,跳动的灯光如萤火虫一般,躺在大地上,闻着扑鼻的花香,仰望着星空,感受着乡间独有的浪漫。




这场音乐节,三天内吸引了十万人来到三河村。


“流行歌手李宇春和张杰都是我们新都人,希望我们的音乐节以后有机会能请到他们回来唱歌噻!”谈笑间,谭杰谈起了自己的规划,“只有一张足球牌还不够,年轻人喜欢音乐,四川音乐学院是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音乐节是我们未来品牌建设的重点。我们要想办法让城里人来到这里,踢场球、吃顿饭、听场音乐,然后住下来,好好感受三河村。”


为了把音乐玩儿成生产力,谭杰够拼的,早也跳,晚也练,硬是把自己打造成了三河村的说唱歌手。


三河村所在的斑竹园镇搞“歌唱献国庆”比赛,谭杰率本村村民改编了一首《龙的传人》,以一段精彩的rap引爆全场:


“搞足球、抓生产,累得让人不敢喊;


红萝卜抿抿甜,每天就像过新年;


记住我叫谭杰,社会也要和谐;


幸福美丽新乡村,就是我们三河村!”


宽松的嘻哈服,随着节奏起伏的身体,挥摆的手臂,谭杰的每一次停顿、押韵、flow都踩在点上,这次的谭杰,“玩儿”得更过火,但与上次不同的是,再也没村民说他“不务正业”了。


新村民与返乡人


曾莎莎是成都女孩,原本是四川航空公司的一名空乘,前年来到三河村开了间音乐餐厅,现在已经是村里的“新村民”了。


“当时也是很偶然的机会,陪着朋友来这边踢球,来了就喜欢上这里了。”曾莎莎回忆起和三河村结缘的场景,“这里就像世外桃源,推窗就是泥土的芬芳,交通又这么便利,我们几个朋友一拍即合,当天就决定在这边开一间音乐餐厅。”


生活、诗与远方,这位新村民都能在村里找到。


曾莎莎和几位朋友共同出资,自己动手画图设计,保留田园古朴风光,也迎合城市青年的审美,打造了这间名为“小坐”的音乐餐厅——东面是油菜花田和星空音乐舞台,南北是卷着乡间公路的青草坪。


△新村民自己设计的“小坐”咖啡厅。


“现在有个‘甜蜜的烦恼’。”曾莎莎说,“国庆节期间我们店一天要接待300多人,村里有十个大姐在这里上班,节假日还是有些忙不过来!”


与“小坐”音乐餐厅一栅栏之隔的是“一杯时光”咖啡厅,吴颖是这里的咖啡师,刚刚20出头。大学毕业后,吴颖选择返回家乡三河村,学习调酒和咖啡。


“以后想自己在家开一间咖啡厅。”提及未来的打算,吴颖有些腼腆,“现在家乡不比城里差,城里人玩什么,我们这边也玩什么,但我们村的环境是城市里没有的,不然也不会这么多城里人坐在这里喝咖啡。”


如今,像曾莎莎一样的“新村民”越来越多,他们与三河村民生活在一起,已成为乡建的重要因子。


刘勇肤色黝黑,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个庄稼人。


今年58岁的刘勇返回三河村已经4年了,他年轻时离家在外做服装生意,一漂泊就是二十多年。如今,他流转了50亩地,搞起了稻田养鱼养蟹。


“我这把年纪,打工打不动了,服装生意也不好做,原想着回家随便种点地,够养老就行了。”刘勇很风趣,“没想到你们城里人不让我闲着啊,不光爱玩爱唱,还爱吃,我养的200多只鸭子,4天就被抢着买光了!”


回老家拔拔草、浇浇水的“养老”生活,刘勇曾设想过无数遍,但真等回到村里才发现,家乡的发展就像谭杰唱的那样:“乡村振兴带来新的契机,就像装上了涡轮发动机……”


根本停不下来!



采访组: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杜兰萍、张艳玲、李鹏、王可依


监制:李飞;编辑:李鹏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