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好吃的火腿”传承者

  安徽皖南歙县北岸镇村民凌龙生在腌制 " 徽州火腿 "。今年 67 岁的安徽皖南黄山市歙县北岸镇村民凌龙生,从 14 岁开始就随祖辈学习民间手工腌制 " 徽州火腿 " 技艺,至今,已有 53 年的历史,他凭借自己的手艺和诚信,成为皖南地区远近闻名腌制 " 徽州火腿 " 的 " 大师 "。

  每年进入农历 " 冬至 ",凌龙生又不失时机开始忙碌了。起早贪黑,走村串户收购农家饲养的 " 年猪 " 火腿,以确保火腿的肉质。关于材料每一个环节,都要讲究,只有材料对了,味道才对了。

  凌先生做火腿的认真劲与他的经历不无关系,从小穷孩子的他由于上不起学,早早就跟师傅学习手艺,在外打拼,深知学会一门手艺,养活一家三口。虽然是学习制作火腿最晚的,当时的他被师兄瞧不起,被师傅不待见,还曾被师傅处罚,寒冬二月在师傅门口站了两天两夜。最终才学到了精髓!

  据凌龙生介绍,腌制 " 徽州火腿 " 要经过选料、整形、上盐、腌制、清洗、日晒多个等程序后即成。晒干后的 " 徽州火腿 " 油光闪亮,色泽红润,肉质紧实,色、香、味、形俱全,才算上是一只正宗的 " 徽州火腿 ",这样的火腿食用起来才会 " 满口留香 "。

  凌龙生表示,不仅要把民间手工腌制 " 徽州火腿 " 技艺传承下去,而且要让 " 徽州火腿 " 走向全国各地,香飘千家万户,把 " 徽州火腿 " 的品牌打出去。据考证," 徽州火腿 " 始于唐,盛于宋,自古就有 " 金华火腿在东阳,东阳火腿在徽州 " 一说。

  " 这是老祖宗的手艺,到我这不能断了。" 凌先生这样说,其实现在师傅手下还在做 " 徽州火腿 " 的只有他一个了,他的师兄北早就下海经商了。只有他还在坚持,也算是报答师傅的养育之恩," 我一定要把它传承下去,让徽州火腿在世界上站住脚!" 说着,他流下了泪水。

  浙江金华位于徽州的边缘,是当年徽商首先到达的地方。唐朝诗人李白在金华就留下了这样的诗句:" 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他年一携手,摇桨入新安。" 当年徽商从安徽歙县出发,受唐人传播,进入浙江金华等地," 徽州火腿 " 也跟随之传入金华。

  " 我只想纪念师傅,他和我的父亲一样。"

  他这样说道。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