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是陪葬品吗,怎么样?

说起元青花,我们都会眼前一亮。 无论是素雅大方的色彩搭配、优美绚烂的线描图案,还是不断走高的市场价格,都让元青花成为文物界的翘楚。 元青花创烧于元代中期的景德镇,以高岭土和瓷石的“二元配方”为胎,胎质细腻。元青花所用的色料,为西域传入的“苏麻离青”,颜色淳厚。 △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明代沐英墓出土 与传统的唐宋瓷器相比,元青花造型有很大不同,多大器,造型雄浑。纹饰风格也一改宋瓷的淡雅,变得花样繁多,人物、动物、花卉一股脑地往上堆。这是新的时代风尚,也是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的产物。 元青花是不是陪葬品? 是,也不是。 说是,因为的确有一部分元青花被当做随葬品掩埋于地下。说不是,是因为古人制作元青花,原本并不只是为了随葬,反而是实用器居多。 首先,从器类看,元青花除了最常见的瓶、罐、盘类的“大器”,还有香炉、碗、杯等实用性非常高的产品,它们制作精美,跟普通的元墓冥器明显不一样。 △缠枝青花高足碗·阿什莫林博物馆藏 其次,从出土地点来看,除了在墓葬中发掘到元青花,还有许多的元青花是来自于窖藏或者居址类的遗址。 元青花是随葬品的这一认识,其实是一种典型的“幸存者偏差”。 简单说,即便在元代,青花瓷器也是罕见的,社会上层才能使用。有的青花器被当做随葬品,刚好得以在地下保存了几百年。有的没有被埋葬,就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淹没无存了。 所以到了今天,我们才会看到元青花来自墓葬的“假象”。 刚才说了,在窖藏和遗址当中也发现有元青花。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下边的这件青花凤首扁壶。 这件扁壶出土于北京市旧鼓楼大街附近的一处元代院落遗址当中。出土地点在元大都的北城,埋藏时间为元末。 1386年,徐达率领的明军北伐进入元大都,元顺帝仓皇出逃。仓促之间,这件元青花也被其主人遗弃,房子也毁于战乱。 徐达为了防守的需要,拆掉元大都原本的北城墙,将其南缩,这件青花扁壶刚好被压在了新的城墙下。 它的出土,恰恰说明这些瓷器本来就是日用的。 所以说,尽管元青花曾经被当做陪葬品,但它们跟专门的随葬冥器是不一样的。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